2018年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歲。這注定是個不平凡的日子,愛因斯坦在這一天出生,而這個年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霍金,在今天去世。這位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幾十年來坐在輪椅上,時刻面臨生命威脅的“殘障”人士,卻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被譽為“宇宙之王”。霍金為這個時代留下了太多真知灼見和大膽設想,奇點、黑洞、反物質......是時候該了解一下這些深奧的理論了。
霍金最知名的兩個理論分別是:「奇點定理」與「霍金輻射」,它們都與黑洞有關。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人們發現宇宙中存在一種密度極大的天體,它的引力之強,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它的吸引,這就是黑洞。
但尷尬是,這種天體雖然被證實存在,但因為光都會被吸走,所以人們根本無法去觀測、了解它。而霍金則根據數學計算,和物理學家羅杰·彭羅斯一同向人類展示了黑洞的中心的樣子。
當你有機會漫游宇宙,并不小心被吸到黑洞中心,就會發現一種叫做「奇點」的東西。在奇點上,大量的物質不斷的匯聚、擠壓,凝結成為一點。它的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同時這也讓引力達到了無窮大,而它就是黑洞的中心。
計算出了黑洞中心,霍金就開始琢磨黑洞的外圍,他根據量子力學,推算出了關于黑洞的「霍金輻射」。簡單的說,就是黑洞并不是只吃不吐,它也在不斷的往外噴東西。通常來說大家都認為真空就是空的,但從量子理論出發,其實空間中還存在著正反粒子。這些粒子不斷的出現、消失,周而復始,默默的遵循著能量守恒。
而當他們遇到黑洞這個奇葩天體,事情就開始變得不同了:正反粒子中會有一方被吸入黑洞。
另一方則會幸運逃離,而這個逃跑的家伙,就是霍金輻射。
那些逃跑的粒子還會從黑洞獲得能量,以便于跑的更遠,黑洞的質量也會逐漸變小,如同蒸發一般。最終經歷漫長歲月后,黑洞會縮小至極限,并爆發出100萬個原子彈的能量,化為一片虛無。
霍金與羅杰·彭羅斯還對此進一步推論,世間萬物都會終結于黑洞,凝縮于奇點。然后它會發生爆炸,形成新的星系、行星、以及世間的一切。這或許就是我們宇宙的開端。而當大部分人類還覺得探索宇宙不如優先解決溫飽的時候,霍金卻已經給出了人類逃離地球的最后期限:600年。
這是因為他預測,在2600年,地球將會因為人類活動而變成一顆赤色火球。霍金認為,自人類誕生以來,地球所面臨的災難愈發嚴重。從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流行性病毒,再到人口過剩、氣候變化、AI威脅,地球很快將變得不再適合生存,后代們必須在太空中建立新的生存空間。
他對此還曾建議,我們的鄰居,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逃離的最佳選擇。而該星系距離地球25萬億英里,也就是4.37光年,如今最快的宇宙飛船需要3萬年才能到達那里。所以說準備「搬家」,已經是人類的當務之急。
不知道霍金的大腦中到底裝著怎樣深邃的世界,才能做出這些深遠的貢獻與思考。也許,他的思維早已延展至宇宙深處,活躍于星辰大海。而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人們都會永遠緬懷這位傳奇科學家。